龋齿填充有必要做吗?关于补牙的一次说清
近刷牙时总觉得后槽牙发酸,照镜子发现牙面上有个小黑点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蛀牙?听说要钻牙补牙,很多人心里直打鼓:龋齿填充到底疼不疼?不补会怎么样?今天我们就用接地气的方式,补牙那些事儿。
牙齿上的小黑点为什么不能拖?
那个看似不起眼的黑点,其实是细菌在牙齿表面开的"派对现场"。当食物残渣长期堆积,细菌就会把牙齿腐蚀出小洞。就像苹果烂了个小坑会越变越大,龋齿从浅到深分为三层:开始的牙釉质层基本没感觉,等到侵蚀到牙本质会出现冷热敏感,如果伤到牙髓就会疼得睡不着觉。
去年有个28岁的设计师客户,发现门牙有黑线觉得不影响美观就没管,半年后吃冰淇淋突然剧痛。检查发现已经发展成牙髓炎,本来几百块的补牙变成了几千块的根管治疗。所以发现黑点越早处理,花钱越少受罪越小。
补牙过的像传闻中那么可怕吗?
现在的补牙早就不像老一辈说的"拿电钻磨牙"那么吓人了。正规诊所的标准化流程是这样的:先给你看口内相机拍的牙齿特写,确认需要补的位置→表面打点麻药(像蚊子叮一下)→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喷砂去腐→3D扫描匹配牙齿形状→用树脂材料分层填充→蓝光固化抛光。全程大约20-40分钟,怕痛的人可以选择镇静。
关键是要找有显微设备的机构。上周有个小姑娘在街边诊所补牙,结果材料没填密合,三个月就掉了。我们接诊后用显微镜才发现,缝隙里还藏着腐质,重新处理时多受一遍罪。
不同补牙材料怎么选?
现在主流的有三种材料: 1. 树脂材料:性价比,200-600元/颗,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和浅龋 2. 玻璃:适合儿童乳牙,会释放氟化物防蛀 3. 嵌体修复:用于大面积缺损,像定制铠甲一样包裹牙齿
有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"贵的肯定好"。其实后槽牙用树脂完全足够,而前牙如果用廉价材料反而容易变色。具体选哪种要结合龋坏位置、大小以及咬合情况,这才是医生该给的建议。
补完牙就万事大吉了?
很多人以为补完牙就能随便吃喝,其实术后24小时要避免啃硬物,咖啡红酒这些深色饮料也要少碰。更重要的是每半年检查一次补牙边缘,就像汽车要定期保养一样。我见过可惜的是有人花了五千做嵌体,结果五年没复查,后连同牙齿一起劈裂。
日常护理记住"三三法则":每天三次刷牙,每次三分种,三个月换牙刷。配合牙线清理牙缝,比用冲牙器实在得多。那些说"我从不护牙也没事"的人,就像不系带还没的司机——概率问题而已。
关于费用的实在话
在正规医疗机构,单纯补牙费用通常在200-1500元之间波动。差价主要取决于:龋坏程度(浅龋/中龋/深龋)、选用材料、是否涉及美观区。要注意的是,有些机构用引流,检查后又说需要附加治疗,这种套路要警惕。
真正该花钱的不是补牙本身,而是预防。100块的窝沟封闭能预防80%的磨牙龋齿,200块的定期洗牙能及时发现早期龋坏。牙齿健康这件事,永远都是防大于治。
如果发现牙齿有黑线、塞牙疼痛、对冷热敏感,别在网上乱查吓自己。建议拍张清晰照片发给医生先评估,大多数情况下,早干预就能避免后续更复杂的治疗。记住:对待牙齿问题,拖延才是大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