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外科是什么?牙齿矫正、种植牙等常见问题解答
提到口腔外科,很多人反应就是“拔牙”。但其实,口腔外科的范畴远不止于此。从牙齿矫正到种植牙,从智齿发炎到颌面外伤,口腔外科医生就像口腔健康的“守护者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口腔外科那些事儿,解答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。
口腔外科到底管哪些问题?
很多人分不清口腔外科和普通牙科的区别。简单来说,普通牙科更关注日常的牙齿护理,比如洗牙、补牙、根管治疗等;而口腔外科则侧重于需要手术介入的问题,比如:
1. 智齿问题:横着长的智齿、反复发炎的智齿,都需要外科医生拔除。 2. 牙齿种植:缺牙后想种牙?步就得找口腔外科医生评估骨条件。 3. 颌面外伤:摔倒磕断牙、打球撞伤下巴,这类紧急情况也归他们管。 4. 唇腭裂修复:先天或后天的口腔颌面畸形,需要通过手术改善功能与外观。
如果你有以上问题,挂号时记得选“口腔外科”而不是“牙体牙髓科”哦!
拔智齿真的那么可怕吗?
“拔智齿”大概是口腔外科出名的项目了,也是年轻人常遇到的问题。“听说拔智齿会肿成包子脸?”“拔牙会不会伤到神经?”……别慌,现代口腔外科技术早已把风险降到低。
首先,不是所有智齿都要拔。如果智齿正常萌出、能清洁到位,且不影响邻牙,可以不处理。但如果是阻生智齿(横着长、斜着长),或者反复发炎、导致邻牙蛀坏,医生才会建议拔除。
其次,拔牙过程并不可怕。现在普遍采用微创拔牙技术,配合局部麻醉,大部分人的痛感就像“被用力掐了一下”。术后遵医嘱冰敷、吃药,通常3天左右就能缓解肿胀。
温馨提示:拔智齿好选上午,吃饱饭再去(术后2小时不能进食),女性避开生理期。
种植牙是“一劳永逸”的选择吗?
缺牙后,很多人纠结选假牙、烤瓷桥还是种植牙。其中,种植牙因为外观和功能接近真牙,成了热门选择。但它真的适合所有人吗?
先看适应症:种植牙需要足够的牙槽骨支撑。如果骨质不足,可能要先做骨增量手术。糖尿病、重度牙周病患者也要先控制病情。
再看维护成本:种植牙虽耐用,但并非“终身不坏”。日常要用牙线、冲牙器清洁,每年定期复查,否则也可能发炎脱落。它的寿命通常在10年以上,但和个人护理习惯密切相关。
价格方面:单颗种植牙费用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,差距主要在于材料(如瑞士、韩国品牌)和医生技术。建议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,别只看。
遇到口腔急诊怎么办?
半夜牙疼到睡不着?吃饭咬到硬物牙裂了?这些突况往往让人手足无措。记住以下口腔急诊自救指南:
1. 剧烈牙疼:可能是急性牙髓炎,可以吃布洛芬暂时止痛,但次日务必就医。 2. 牙外伤脱落:捏住牙冠(别碰牙根),用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,1小时内赶到医院有望再植。 3. 颌面肿胀伴发热:可能是间隙感染,需立刻就诊,避免感染扩散。
平时好存一个口腔急诊电话,很多大型口腔医院24小时服务。
如何找到靠谱的口腔外科医生?
口腔手术对医生的经验要求极高,这里分享几个避坑小技巧:
1. 看资质:医生少要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口腔外科执业范围》。 2. 看:种牙、复杂智齿拔除等手术,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 3. 看设备:正规机构会配备CBCT(三维牙科CT)、超声骨刀等设备,降低手术风险。 4. 看服务:术前详细讲解方案、术后定期回访的医院更值得信赖。
后提醒大家,口腔问题防大于治。每年洗牙1-2次,发现问题早处理,才能少受罪、少花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