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套怎么选?10年医美编辑教你避坑指南
次戴牙套的人往往站在牙科诊所里发懵——金属的、陶瓷的、隐形的,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,到底该怎么选?作为一名见过上千例正畸的医美行业观察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大白话,帮你理清牙套选择的门道。
先搞明白:你为什么需要牙套
牙齿不齐不只是美观问题。长期错位的咬合会让某些牙齿承受过大压力,40岁后可能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。临床数据显示,75%的牙齿缺失病例与早年咬合不正有关。但要注意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戴牙套,牙周炎患者需要先治疗基础疾病。
五种常见牙套的真实体验
传统金属牙套:价格亲民(8000-15000元),矫正力度强,但口腔溃疡率高,每个月都要调整。适合预算有限的学生党。
陶瓷托槽:远看不太明显(15000-25000元),但比金属厚,初期异物感更强。需要注意,咖啡和茶会让陶瓷附件染色。
舌侧矫正:完全隐形(30000-50000元),但舌头会持续被磨伤,有些人两个月才能适应说话不漏风。
隐形牙套:明星同款(20000-45000元),每天要戴满22小时,偷懒就会影响进度。适合自律的上班族。
自锁托槽:复诊周期长(18000-30000元),不用绑橡皮筋,但对医生技术要求高。
医生绝不会主动告诉你的三个
1. 矫正时长和年龄成正比。25岁以下的青少年通常1-2年完成,35岁以上可能需要2.5-3年。
2. 保持器少要戴3年。很多反弹都是因为觉得拆了牙套就万事大吉。
3. 矫正方案没有"好",只有"合适"。网红推荐的隐形牙套可能根本不适合你的牙齿情况。
价格差异背后的猫腻
同样标注"隐形矫正",有的诊所报2万,有的报4万,差距主要在:是否包含保持器费用、复诊次数限制、附件脱落后的处理费用。建议要求诊所出具详细费用清单,特别注意"后续可能产生的费用"这一栏。
成年人矫正必看注意事项
过了25岁再做正畸,牙龈退缩风险确实会增加。建议选择有牙周联合治疗经验的机构,矫正力度要更温和。怀孕期间好不要开始新的正畸治疗,激素变化会影响牙槽骨改建。
这些情况劝你别折腾
只有轻微牙齿不齐(<2mm间隙)、已经出现明显牙龈萎缩、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人群,正畸可能弊大于利。有时候学会接受微瑕疵,比盲目追求更明智。
实在拿不定主意怎么办?
建议准备3个问题去面诊:我的主要牙齿问题是什么?哪种方式能达到我的预期?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是什么?记住,好的正畸医生会花时间解释原理,而不是急着让你交定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