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川皓瑞达口腔张欣医生怎么样?10年经验主治医师修复缺牙
走进银川皓瑞达口腔医院的诊室,总能看到一位戴着口罩却掩不住温和眼神的医生,她就是张欣。从宁夏大学口腔毕业今,这位80后医生已经把人生中宝贵的十年时光,都献给了那一方牙椅和无数张需要帮助的面孔。
一、十年如一日,她这样守护患者的笑容
早上8点,张欣的白大褂口袋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:一支口镜、一包消毒棉片,还有患者上次复查时拍的牙片。这个习惯从她2013年刚成为执业医师时就保持着。"很多老人记不清治疗进度,我得替他们想着。"说着,她正在为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调整义齿,动作轻得就像在修补一件艺术品。
在皓瑞达口腔的走廊上,挂着张欣去韩国学习时的结业证书。护士长李姐常说:"别看张医生温温柔柔的,钻起牙来那叫一个稳准狠。"这话不假,曾经有位害怕看牙的大学生,在张欣这里做完根管治疗居然说:"原来治牙可以这么轻松。"
二、缺牙修复有门道,她的方案总多备一套
去年冬天,有位退休教师因为全口牙缺失来。张欣花了整整两个下午,对比了三种修复方案:种植牙、义齿、固定桥。后老人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方案,但张欣还是悄悄在病历里备注了种植牙的预备方案。"等以后儿女经济宽裕了,这个方案随时能用上。"
在牙周治疗方面,张欣有自己的一套"温和疗法"。不用那些吓人的术语,而是告诉患者:"就像给牙齿做SPA,咱们分几次慢慢来。"她诊疗台上的水杯永远45度角摆放,说是这个角度冲洗牙周袋舒服。
三、不断精进的路上,她把患者当老师
2019年去美国学习时,张欣特意带了本厚厚的病例本。那些歪歪扭扭的英文笔记旁边,画着各种牙齿形态的草图。"有位卡车司机患者的牙槽骨条件特别典型,我征得同意后拍了教学照片。"现在这本子成了科室里的"宝藏图鉴"。
每周四下班后,总能看到张欣在诊室整理当周的疑难病例。电脑文件夹按治疗类型分得清清楚楚,从"复杂根管"到"美学修复",每个文件夹里都藏着一段医患故事。有次实习生好奇问她为什么这么拼,她笑着指指墙上挂着的校训:"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,这话可不是白说的。"
在银川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,张欣依然每天重复着问诊、检查、治疗的日常。不同的是,经过她双手修复的,不仅是残缺的牙齿,更是普通人畅快咀嚼的幸福感。正如她常对患者说的那句话:"好牙口才是硬道理,咱们慢慢来,一定能找回吃东西的快乐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