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美奥口腔何玉双医生怎么样?10年经验牙医解答
走进长沙美奥口腔(融圣院),总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、说话温和的女医生在诊室里忙碌。她就是何玉双医生——一位拥有10多年临床经验的口腔执业医师。很多患者次见到她时,都会忍不住问:"何医生,我的牙问题吗?"而她总会先递上一杯温水,笑着说:"别着急,我们先检查清楚。"
从到诊椅:十年如一日的坚守
毕业于口腔医学的何玉双,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凡却需要极大耐心的职业道路。每天早上8点,她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医院,把器械检查一遍。"有些患者对牙科治疗有恐惧心理,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。"她边说边调整着治疗椅的角度。
在美奥口腔的这些年,何医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节奏:每治疗完一位患者,都会起身几分钟,不是为了休息,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回顾刚才的治疗过程。"牙体治疗就像微雕艺术,有时候0.1毫米的误差都会影响。"她这样解释自己的习惯。
三项看家本领解决牙齿烦恼
1. 让"疼痛难忍"的牙齿重获新生
何医生常接诊的就是需要根管治疗的患者。她抽屉里总备着几包纸巾,不是给自己用,而是为那些因牙痛流泪的患者准备的。"先止疼,再治疗"是她的原则。有位大学生连夜牙疼来就诊,何医生加班到晚上九点多,临走时还特意嘱咐值班护士:"如果那个学生回来复诊,记得提醒我看看他的咬合情况。"
2. 跟牙周病"软磨硬泡"
对于牙周病患者,何医生有个特别的习惯——每次复查都会拍对比照片。"牙龈退缩是慢慢发生的,患者自己可能感觉不到变化。"她办公电脑里存着上百组治疗前后对比图,"看到实实在在的好转,患者才更有信心坚持治疗"。
3. 全瓷修复:兼顾美观与实用
在做全瓷美学修复时,何医生总会多问一句:"您平时爱吃什么水果?"这不是闲聊,而是为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,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。有次为一位爱嗑瓜子的大爷做修复,她特意选择了抗裂性更强的材质,还笑着叮嘱:"修复好了也得省着点用呀。"
诊室里的暖心故事
去年冬天,一位老太太因为牙疼来就诊,检查发现需要立即治疗。老人担心费用问题支支吾吾,何医生察觉后说:"我们先处理急症,其他的慢慢来。"后来才知道,她悄悄为老人申请了部分费用减免。这样的事情不只一两次,但她从不主动提起,"医生首先要想办法解决问题,其他都是后话"。
何医生的预约本上有个特别的标记系统:红色星星代表需要特殊关照的患者。有位孕妇需要定期牙周护理,每次看到她名字旁的星星,护士们就知道要准备孕妇专用的漱口水。"其实不用标记我也记得,"何医生笑着说,"但多一重总是好的。"
患者口中的何医生
在候诊区随机问几位患者,得到的评价出奇地一致:"何医生啊,她讲病情特别清楚。"确实,她总能把术语转化成生活化的比喻:把牙周袋比作"牙龈的小口袋",把根管治疗说成"给牙齿做深度清洁"。
一位在这里治疗了3年的老患者说:"别的医生看牙是治病,何医生还'治心'。"原来这位患者曾有的看牙恐惧症,何医生花了整整两个月,每周约他来做简单的口腔检查,从不提治疗,只是聊天、检查,后患者主动要求开始治疗。
门诊之外的牙医生活
不坐诊的时候,何医生会参加各种技术培训。有次学到新的牙周治疗技术,她立刻买来猪颌骨练习。"医生的手感很重要,不能直接在患者身上试验新技术。"她解释道。办公室的书架上,书籍旁边总放着几本心理学读物,"了解患者心理也是医生的必修课"。
采访结束时,何医生正蹲着为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检查牙齿。这个不太"标准"的诊疗姿势,或许就是她对"以我真心、细心、耐心,换您放心、安心、舒心"这句执业理念的好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