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宁明月口腔莫太明医生:10年经验专注种植牙与牙齿美容
在南宁看牙,很多人会提起莫太明医生的名字。作为南宁明月口腔诊所的医师,莫医生已经和牙齿打了10多年交道。从广西大学口腔系毕业后,他先是在医院积累了近10年实战经验,后来又专注正畸领域27年,算下来经手的矫正病例超过2000例。
次见到莫医生的人,往往会注意到他白大褂左边口袋里永远别着的几支不同型号的探针。聊起牙科器械,他能从传统的手用器械讲到现在的数字化导板,眼睛里闪着光。"有些老工具现在年轻人都不太用了,但关键时刻比电动器械更顺手。"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有些年头的牙周探针,"比如这个,探测邻面龋的时候,手感比电子设备更真实。"
在种植牙方面,莫医生有自己的坚持。他总说:"种牙不是装螺丝,要考虑到十年后的使用状态。"有个50多岁的患者,牙槽骨条件不太好,跑了好几家诊所都说要植骨。莫医生花了三周时间反复测量,后通过倾斜植入的方式避开了骨量不足的区域,省去了植骨手术。"现在这位患者每年都来复查,种植体周围的组织状态比刚做完时还要好。"
下午三点,诊所的候诊区坐着个捂着脸的年轻人。莫医生看完X光片,指着显示屏说:"你看这颗大牙的根尖阴影,传统的根管治疗可能有限。"他详细解释了显微根管治疗的优势,后年轻人选择了这个方案。"其实患者未必需要贵的技术,但一定要适合的。"事后他这么解释。
做牙齿美容修复时,莫医生的强迫症尤其明显。有次为了一个门牙贴面的色号,他反复对比了七次,连助手都说差不多可以了。"牙齿颜色差半个色阶,在阳光下就会特别明显。"后他调了三次瓷粉,做出过渡自然的。患者后来发说,朋友都没看出来是修复过的牙。
每周三晚上,莫医生都会翻的期刊。诊所柜子里整齐码放着这些年他参加学术会议的笔记,新一本是上个月在广州咬合记的。"技术更新太快了,去年学的种植系统,今年就有新改良。"他边说边在电脑上调出刚下载的3D导板设计软件演示起来。
有位退休教师近来找莫医生看诊,20年前就是他给做的烤瓷桥,现在需要更换。"那时候材料和技术都有限,能维持这么久说明当时处理得仔细。"检查完,莫医生建议换成现在的全瓷材料,还特意保留了原来的金属基底,"毕竟用了这么多年,突然换成全新材料,咬合习惯要重新适应。"
南宁的夏天格外闷热,但莫医生的诊室常年保持在23度。"温度太高会影响材料性能,太低又会让患者紧张。"他解释着,同时调整牙椅角度让一位老人家躺得更舒服。墙上的挂钟指向六点,后一个患者的治疗刚结束,他却又拿起手机查看明天手术的CT影像。
从业这么多年,莫医生常说的一句话是:"牙齿治疗没有小问题。"有次为确认一个隐裂牙的裂纹走向,他用了三种染色法。这种较真劲儿,大概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一家三代都认准他看牙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