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众博仕口腔李晓霞医生:10余年经验专注牙齿治疗与美学修复
在太原看牙,很多市民会提起一个名字——李晓霞医生。作为太原众博仕口腔门诊部的执业医师,她已经在牙科领域耕耘了10多个年头。从基础的牙齿治疗到复杂的种植手术,从青少年隐形矫正到美学修复,这位山西大口腔系毕业的医生,用扎实的技术和耐心的服务赢得了不少患者的信任。
从医学生到医师的成长之路
2008年从山西大毕业后,李晓霞就一头扎进了口腔临床工作。和很多年轻医生不同,她特别注重积累实操经验。"刚毕业那会儿,只要有病例就往治疗室跑,下班了还追着前辈请教。"回忆起入行初期,她坦言正是这股"较真劲儿"让自己快速成长。
这些年来,她多次到北京、上海进修学习,和国内交流新技术。特别是在牙齿种植和美学修复方面,她将技术理念与山西本地患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疗风格。门诊部的同事常说:"李医生种牙特别注重骨量评估,修复时连牙龈形态都要反复调整,是出了名的细致。"
每天面对的四大"牙齿难题"
在李晓霞医生的诊室里,常见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:
牙齿治疗: "很多患者都是忍到牙疼得受不了才来,其实小洞不补大洞吃苦。"她经常这样提醒。对于复杂的根管治疗,她擅长保留更多健康牙体,减少患者后续修复的难度。
隐形矫正: 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错颌畸形,她更推荐隐形矫正方案。"现在大家都不想戴'钢牙套',我们用的隐形矫治器不仅美观,还能随时摘戴,特别适合上班族。"
牙齿种植: "缺牙不是老年人的。"她接诊过不少30多岁就因牙周病缺失多颗牙的年轻患者。在种植手术中,她坚持"量骨裁衣",根据每个人的骨质条件个性化设计植入方案。
微创美学修复: 前牙区的修复是她花心思的工作。"颜色要自然,形态要协调,边缘要密合,这三条标准缺一不可。"为了达到佳,她常常要反复比色四五次。
患者眼中的"三心医生"
在门诊部的患者留言本上,出现频率高的评价是"耐心、细心、心"。
去年有位70多岁的张大爷,全口牙列缺损多年,在多家医院后都觉得方案不理想。李晓霞花了两个多小时帮他分析不同修复方式的利弊,后采用种植体支持式修复,现在老人能吃能喝,专门让儿子送来锦旗。
"其实每个病例都是独特的,没有标准答案。"她常对年轻医生说,"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患者的口腔条件、生活习惯甚经济状况,给出适合的方案。"
关于看牙的实用建议
谈到日常护牙,李晓霞医生特别强调三点:
1. 每年少做一次口腔检查,别等牙疼才就医 2. 洗牙不会让牙缝变大,定期洁治能预防牙周病 3. 缺牙后3-6个月是佳修复期,拖延会导致邻牙移位
如今,虽然已经积累了数万例成功病例,但她仍然保持着学习习惯。每周三下班后雷打不动的病例讨论会,每月末的技术培训课,都能看到她的身影。"口腔技术更新太快了,不学习就会被淘汰。"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在太原众博仕口腔门诊部,李晓霞医生的工作日总是排得满满当当。但对每位推门进来的患者,她都会送上标志性的微笑:"别紧张,我们先看看情况。"这样的场景,已经重复了十余年,也将继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