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中诺口腔医院张玉玲医生:十年专注数字化美学修复与复杂牙缺失治疗
在天津看牙,很多市民都会提到一位的口腔医生——张玉玲。作为天津市中诺口腔医院的主治医师,张医生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了十多年。每天清晨,她总是个来到诊室,仔细检查当天的器械消毒情况,这样的工作习惯保持了整整十年。
从学霸到口腔修复
张医生的成长轨迹很清晰:天津大学口腔医学系科班出身,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临床一线。"那时候经常加班到晚上九点多,就为了多练习一个病例。"回忆起步阶段,她笑称自己把青春都献给了牙科椅。正是这份执着,让她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。
现在的张医生拿手的是数字化美学修复。说到这个,她的眼睛就会发亮:"以前做牙冠要反复取模,现在用CAD/CAM技术,牙齿扫描数据直接传到电脑,度提高了一大截。"她专门去德国学习过CEREC椅旁修复系统,回国后把这门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。
给牙齿"穿衣服"的艺术
在张医生的诊室里,引人注目的是一整面墙的瓷牙样本。"这是e.max超薄贴面,薄的只有0.3毫米。"她边整理样本边解释,"像给牙齿穿了件隐形衣,既能改色又能微调形态。"
上周有位准备结婚的姑娘来找她,因为四环素牙自卑多年。张医生用CAD技术设计了一套个性化贴面,染色时特意保留了自然的白里透粉。"不能做得像假牙一样死白,要像天生的才好。"三周后,新娘在镜前笑得格外灿烂。
复杂牙缺失的"拼图高手"
除了美学修复,张医生处理复杂牙缺失也很在行。有位大爷缺了六颗牙,还伴有牙槽骨萎缩,去了好几家医院都摇头。张医生花了两个月时间,先做骨增量再分阶段种植,后用全瓷桥修复。"现在啃苹果完全没问题。"大爷每次复查都要带着自家种的苹果来。
张医生的患者有个共同特点:都会主动介绍亲朋好友来找她。"张医生手轻,打麻药都不怎么疼。"这是老患者们说得多的话。对此她有自己的心得:"进针角度和速度很重要,我习惯边聊天边操作,分散患者注意力。"
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
早上八点到诊室,晚上七点下班,这是张医生的标准作息。中午休息时间她总在看新的学术杂志,"口腔技术更新太快,不学习就要落后。"办公室里整齐码放着几十个病例档案,每个都详细记录了治疗过程和追踪。
每周四下午是张医生的学习时间,她会给年轻医生讲解瓷贴面的染色技巧。"釉质层要做出半透明感,颈缘处颜色要渐深..."这样的细节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。有实习生问她为什么对牙齿这么较真,她笑着说:"这可是要跟人一辈子的东西,马虎不得。"
在天津市中诺口腔医院的走廊里,经常能看到张医生匆匆走过的身影。白大褂口袋里永远装着口镜和探针,随时准备为下一患者解决牙齿问题。十年光阴,改变了诊室里的设备,不变的是她对口腔医学的那份热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