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安看牙找红纪医生靠谱吗?这位修复科老将的10年坚持
早上九点,西安德美口腔的候诊区已经坐满了人。诊室里,一位戴着口罩的女医生正弯腰检查患者的牙齿,说话声音轻柔但每个字都带着笃定:"您这颗牙的牙根条件不错,做即刻种植来得及,今天就能完成步。"这位医生,就是患者口中"手法特别稳"的红纪。
一、从医10年,她把看牙变成"精细手工课"
很多人不知道,现在能用半小时完成一颗美容冠修复的医生,刚入行时也是个"手抖新人"。2013年刚从毕业的红纪,在医院规培时发现,课本上的标准和临床操作完全不是一回事。"那时候给患者补牙,光调个材料就要反复五六次。"
如今在德美口腔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医生握着高速手机(牙科工具),在毫米级的空间里操作,旁边的新护士小声嘀咕:"老师手腕都不带晃的。"十年间两千多例牙体修复病例的积累,让这个山东姑娘练就了教科书般的标准操作。
二、美容冠修复不是"千人一面"
去年有个20多岁的姑娘来,说在别处做的美容冠"像假牙一样白"。红纪检查后发现,问题出在色号选择和形态设计上。"西安人的牙齿普遍偏暖黄色,直接选白色号就像戴了面具。"她打开调色板,选了三种过渡色现场比色,后做出来的冠体在灯光下能看到自然的釉质纹路。
"好的修复体要兼顾功能性和审美。"这是红纪在2019年东京牙科展上学到的理念。现在她给每个患者设计修复方案时,都会考虑咬合关系、邻牙颜色甚面型特征。门诊部的技工室都知道,医生送来的模型总是标注得详细的。
三、牙修复的"舒适度"
62岁的张阿姨是红纪的老患者,她戴着医生做的牙能啃苹果这事儿,在老姐妹圈里出了名。传统牙容易松动、磨牙龈的问题,在医生这里有了新解法。"我们在取模阶段就采用功能性印模技术,让假牙在口腔运动时也能保持稳定。"
去年冬天,红纪带着这个技术在北腔种植峰会上做了分享。现场有同行提问:"为什么你们做的基托边缘特别贴合?"她笑着演示了的"二次边缘整塑法"——这个从十年临床中总结出来的小技巧,现在成了德美口腔修复的黄金标准。
四、牙体治疗中的"显微镜派"
在牙髓治疗领域,红纪是公认的"细节控"。有次为找清一个钙化根管,她在显微镜下折腾了近两小时。"找到那根头发丝细的通道时,比中彩票还高兴。"现在德美口腔的牙体治疗室,显微镜使用率是全门诊高的。
这种较真劲儿也体现在设备更新上。去年门诊引进的镍钛机动根管预备系统,红纪是个培训的。护士长记得清楚:"那半个月她下班就在模拟牙上练习,现在我们的根管治疗时间能缩短三分之一。"
五、学术型医生的日常
红纪的办公电脑里有个特别文件夹,存着这些年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料。从2016年首届西部口腔展到去年的亚太牙科,她的学习笔记累积了200多G。门诊同事说,每月病例讨论会前,总能看见医生在整理新文献。
"技术迭代太快了,不学习就会被淘汰。"这句话常挂在她嘴边。也许正是这种态度,让这位80后医生在种植即刻负重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。眼下她正在研究动态导航种植技术,说不定下次见面,又能给患者带来新选择。
下午六点的门诊依然忙碌,红纪送走后一位复诊患者,转身又拿起一份CT片研究起来。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或许就是对"好医生"简单的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