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什么?为什么你的牙龈红肿出血要重视?
早上刷牙时看到牙膏泡沫里带血,咬苹果留下牙印,甚口气越来越重——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在悄悄警告你。牙周治疗不是简单的"洗牙",而是拯救牙齿地基的关键防线。据统计,35岁以上成年人中近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80%的人延误治疗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。
你的牙龈正在经历什么?
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细菌会像"拆迁队"一样牙龈组织。初期只是牙龈发红(牙龈炎),这时清洁就能逆转;但如果发展成牙周炎,细菌会腐蚀牙槽骨,形成藏污纳垢的"牙周袋"。就像树根周围的泥土流失,牙齿终会摇晃脱落。值得注意的是,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警惕,牙周感染可能加重全身病情。
这些症状超过2条就该看医生
1. 刷牙出血持续一周以上 2. 牙龈从粉红变成暗红色 3. 牙齿突然对冷热敏感 4. 口腔异味怎么清洁都无法消除 5. 牙齿看起来"变长"(其实是牙龈萎缩) 6. 咬硬物时牙齿有轻微晃动感
牙周治疗四步走,别等牙齿松动才行动
步:深度检查 医生会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(正常2-3mm),拍摄X光片观察牙槽骨状况,就像给牙齿做"体检报告"。
第二步:基础治疗 超声洁治(俗称洗牙)清除可见牙结石,配合手工刮治清理牙龈下的顽固菌斑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远比想象中温和。
第三步:局部用药 对于深牙周袋,医生可能放置缓释抗菌凝胶,就像在伤口上贴"创可贴",持续杀菌2-3周。
第四步:维护期 治疗后每3-6个月复查,用菌斑显示剂检查清洁盲区,相当于给牙齿安排"健身教练"。
关于牙周治疗的三大误解
误解一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 :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阻止了进一步。
误解二:"治疗一次就能" :牙周病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定期维护才能保持。
误解三:"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" :香港80岁老人平均存留20颗真牙,关键就在于早干预。
治疗后这样护理翻倍
1. 改用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 2. 每天少用一次牙线清理牙缝 3. 吸烟患者戒烟提高40% 4.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血糖控制 5.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
早治疗就是省钱的方案
对比早期治疗800-1500元的基础费用,拖延到晚期可能需要上万元的植牙修复。更重要的是,牙槽骨一旦吸收就。下次看到牙龈出血时,别再用"上火"敷衍自己,及时预约牙周专科检查,才是对牙齿明智的投资。
(注:本文诊疗建议参照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组指南,具体治疗方案需经医生评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