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要趁早,别等牙齿松了才后悔
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、口气重?这些可能是牙周炎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觉得"牙疼不是病",结果拖到牙齿松动才想起来看医生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儿,帮你守住牙齿的"地基"。
你的牙龈在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如果发现牙龈颜色变深、刷牙时牙刷上有血丝,甚吃苹果也会留下血印,这就像牙龈在拉警报。更时会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变长、吃东西使不上劲,这时候牙周袋可能已经深达5mm以上。
牙周炎不止毁牙齿
很多人不知道,牙周炎细菌会随着循环影响全身。研究显示,重度牙周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-3倍,孕妇可能出现早产,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。口腔里的这些"分子"正在悄悄影响你的健康。
治疗要分四步走
的牙周治疗通常分为四个阶段:首先是基础治疗,包括洗牙和龈下刮治,医生会用器械清除牙龈下方的牙结石;接着是手术阶段,对深牙周袋进行清理;然后是修复阶段,对松动牙齿进行固定;后是长期维护,每3-6个月复查一次。整个过程可能需要2-3个月。
洗牙不等于牙周治疗
很多人以为洗完牙就万事大吉,其实常规洗牙只能清洁牙龈以上的部分。对于已经形成的牙周袋,需要做龈下刮治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酸胀感,但现在有舒适化治疗选择,怕疼的朋友可以提前和医生沟通。
日常护理三件套
治疗后的维护同样重要: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3分钟;牙线要像用牙刷一样成为习惯;漱口水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。记住,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日常的正确护理。
这些误区要避开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牙缝是因为结石清除后显露出来的;"牙龈出血是上火"——持续出血就是炎症信号;"老人才会得牙周炎"——临床发现20多岁患者越来越多。及时治疗可以阻止80%的牙齿脱落。
治疗越早越好
早期治疗可以阻止牙龈继续萎缩,中期的治疗能保住牙齿不松动,到了晚期可能就要面临拔牙。一般来说,3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,抽烟人群、孕妇、糖尿病患者要增加检查频率。
牙齿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"工具",别等它了才想起维修。现在很多牙科机构都有牙周检查套餐,花个几十块钱就能做个筛查。记住,对待牙周炎的态度,决定了你未来牙齿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