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前必读:这些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让你不再恐惧
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就是“疼”。其实,现代牙科技术已经让拔牙变得轻松许多。如果你正面临拔牙的需求,或是即将带孩子去拔乳牙,这篇文章将为你解答所有疑惑。
哪些情况需要拔牙?
常见的就是智齿问题。现代人颌骨发育较小,智齿经常长歪或无法完全萌出,导致反复发炎、邻牙蛀坏。其次是蛀牙无法保留的牙齿,或是正畸需要腾出空间的情况。
儿童乳牙滞留也需要及时处理。有些孩子的乳牙迟迟不掉,影响恒牙正常萌出,这时就需要医生帮助拔除。另外,外伤导致的牙齿折断、牙根暴露等情况也可能需要拔牙。
拔牙前要做哪些准备?
首先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很重要。可以提前查看医院的资质和医生的从业经验。建议上午去拔牙,因为人体在上午对疼痛的耐受度较高,而且万一出血也能及时处理。
术前要保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疲劳。女性要避开生理期,因为此时凝血功能较差。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,控制好基础疾病。
记得吃饱饭后再去。很多人以为空腹拔牙好,其实不然。术后几小时内不能进食,空腹容易低血糖。当然,也不要吃得太油腻。
拔牙过程到底疼不疼?
现在的麻醉技术非常成熟。医生会先用表麻膏涂抹牙龈,让打麻药时的刺痛感降到低。等麻药起效后,整个拔牙过程基本没有痛感,多感觉到医生在操作的压力。
简单的牙齿几分钟就能拔除。复杂阻生齿可能需要切开牙龈、分牙等操作,时间会稍长。但无论如何,整个过程都是在状态下进行的。
拔牙后如何正确护理?
医生会让你咬住止血棉球40分钟左右。这段时间不要说话、不要漱口,避免血凝块脱落。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,避免剧烈运动和热水浴。
饮食方面,当天以温凉的流食为主,如粥、牛奶等。第二天可以吃软食,但要避开拔牙侧。避免辛辣刺激、过热的食物,防止刺激伤口。
轻微渗血是正常的,可以用干净纱布轻咬止血。如果出血不止或疼痛加重,要及时复诊。一般3-5天创口就会明显好转,1-2周基本愈合。
拔牙后可能出现的问题
干槽症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,表现为拔牙后3-4天剧烈疼痛、口臭。这是由于血凝块脱落导致的,需要医生进行清创处理。保持口腔清洁、不抽烟可以降低风险。
邻牙暂时性松动也是常见现象,通常1-2周会自行。下牙槽神经损伤可能导致下唇麻木,这种情况多在复杂拔牙后发生,多数在3-6个月内逐渐好转。
老年人拔牙要特别注意
老年人往往伴有慢性疾病,拔牙前要评估。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稳定,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需要停药3-5天。糖尿病患者要选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时段进行。
骨质疏松患者要告知医生用药情况,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骨愈合。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心电监护下拔牙。总之,充分告知医生病史和用药非常重要。
儿童拔牙的注意事项
儿童乳牙拔除相对简单,但心理疏导很关键。家长不要用“打针很疼”之类的话吓唬孩子,可以说“让医生帮你把小牙齿取出来”。
乳牙拔除后,要叮嘱孩子不要老是舔伤口。可以准备一些冰淇淋,既能安抚情绪,又能帮助止血。如果恒牙已经萌出,要及时做间隙保持器,避免牙齿移位。
拔牙会影响其他牙齿吗?
智齿拔除对其他牙齿没有影响。如果拔除的是功能牙,长期不修复确实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等问题。建议在拔牙后3-6个月内进行修复,可以选择种植牙、桥体或义齿。
记住,拔牙只是治疗的手段之一。平时做好口腔卫生,定期检查,才能避免走到拔牙这一步。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,可以随时牙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