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牙齿健康的隐形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据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,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口腔健康隐患。
什么是牙周病?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,简单说就是牙齿的"地基"出了问题。就像房子地基不稳会导致墙面开裂,牙周组织受损会让牙齿松动甚脱落。它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:早期只是牙龈红肿出血,若不及时干预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终牙槽骨。
五大典型症状自查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若连续3天出现此情况要警惕 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异味,漱口难以消除 3. 牙龈肿胀:发炎的牙龈会呈现暗红色,边缘变圆钝 4. 牙齿变长:其实是牙龈退缩导致的牙根暴露 5. 咀嚼无力:晚期可能出现牙齿轻微晃动
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进程缓慢,很多患者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此时往往已错过佳干预时机。
谁更容易中招?
以下人群需特别关注: • 吸烟者:烟草会抑制牙龈修复能力 • 孕妇: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 • 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增加3倍 • 长期佩戴矫正器者:清洁不到位易滋生细菌 • 有家族史者:遗传因素占比约30%
科学防治三步走
基础护理:建议选用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斯刷牙法(45度角震颤清洁)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有研究显示,正确使用牙线能减少40%的邻面龋发生。
干预: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洁治(俗称洗牙),这是清除牙结石有效的方式。对于已有牙周炎的患者,可能需要开展龈下刮治等深度治疗。
生活习惯:控制每日糖分摄入,吸烟者建议戒烟。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牙龈修复,但需注意过量补充可能适得其反。
常见误区澄清
• 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:其实是清除了本就该去掉的牙结石 • "牙龈出血应该避开刷":反而需要更认真清洁发炎区域 • "牙周病吃药就能好":药物治疗只能辅助,机械清洁才是根本 • "老了都会掉牙":规范维护下牙齿完全可以终身使用
治疗不及时的后果
长期牙周炎症不仅影响口腔健康,还可能: →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(细菌可能进入循环) → 影响血糖控制(炎症反应会干扰胰岛素作用) → 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→ 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
给忙碌人士的建议
对于经常出差或工作繁忙的人群,可以准备旅行装牙线、便携冲牙器。遇到突发牙龈肿痛,可暂时用淡盐水漱口缓解,但务必在72小时内安排检查。记住,牙周病的治疗越早开始,越好,花费也越少。
牙齿是我们使用频繁的器官,却往往受忽视。从今天开始,多给牙龈一些关注,别让牙周病悄悄偷走你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