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千万不能拖!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可能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很多人觉得牙龈出血是小问题,但长期放任不管,可能会让牙齿"地基"松动,甚导致牙齿提前脱落。
什么是牙周病?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就像房子周围的地基被侵蚀一样,牙齿也会因为细菌的长期而变得摇摇欲坠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出血,发展到后期就会出现牙齿松动、移位,甚脱落。
这些症状要当心
如果你发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看牙医:
- 刷牙时牙刷上有血迹
- 牙龈经常红肿
- 口气重且持续不消
- 牙齿看起来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
- 吃东西时牙齿使不上劲
为什么会出现牙周病?
主要原因就是口腔清洁不到位。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,如果不及时清理,就会慢慢钙化变成牙结石。这些细菌会持续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反应。
另外,吸烟、糖尿病、怀孕等特殊时期也容易加重牙周问题。还有些人因为遗传因素,天生就容易得牙周病。
牙周病怎么治疗?
根据病情轻重,治疗方法也不一样:
1. 轻度牙周炎:通过洗牙去除牙结石,配合正确刷牙方法
2. 中度牙周炎:需要深度清洁,把牙龈下面的牙结石也清除干净
3. 重度牙周炎:可能需要手术治疗,甚要拔除松动的牙齿
记住,越早治疗越好,花费也越少。等到牙齿松动了再治疗,可能就要花大价钱种牙了。
日常预防更重要
做好以下几点,能有效预防牙周病:
- 每天刷牙2次,每次少2分钟
- 学会使用牙线清理牙缝
- 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
- 戒烟或少吸烟
- 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)
- 发现牙龈出血不要拖,及时就医
关于牙周病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牙龈出血是刷牙太用力?不一定!健康的牙龈用力刷也不会出血,出血说明有炎症。
误区二:洗牙会让牙齿松动?错!洗牙去除的是本不该存在的牙结石,牙齿松动是因为牙周病了支撑组织。
误区三:牙周病治不好?不是的!早期治疗,关键是要坚持定期维护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人群
孕妇和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牙周健康。孕妇激素变化容易引发"妊娠性牙龈炎";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往往发展更快,治疗难度也更大。这两类人群更应该重视定期口腔检查。
总结建议
牙周病是个"沉默的",早期症状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。但一旦发展到中后期,治疗起来就相当麻烦。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主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记住,牙龈出血不是小事,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保住我们的牙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