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千万别拖!这些早期症状提醒你该看医生了
近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咬苹果时留下血印?别以为这是“上火”的小事,很可能是牙周炎在敲警钟!作为医美行业从业十年的编辑,我见过太多人因为忽视牙周问题,后不得不花大价钱做复杂治疗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话告诉你:牙周病怎么防、怎么治,避免踩坑!
一、牙龈红肿出血?这是身体在求救!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淡粉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你发现牙龈变红、一碰就出血,甚早上刷牙时牙膏沫里带血丝,这就是典型的早期牙周炎信号。很多人误以为是刷牙太用力,其实罪魁祸首是牙菌斑——那些黏在牙齿上的细菌团伙长期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。
更麻烦的是,牙周炎会悄悄牙齿的“地基”。我接诊过一位32岁的程序员,长期熬夜加班,牙龈出血两年没管,结果拍片发现牙槽骨已经吸收了一半,再晚半年可能就要掉牙!所以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小事,早检查能省下后期大笔治疗费。
二、洗牙≠牙周治疗!关键区别在这里
很多人以为“每年洗牙就够”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普通洗牙(洁治)只能清理牙龈以上的牙结石,而牙周炎患者的病菌早就钻进牙龈下的牙周袋里了!这时候需要做“龈下刮治”——用工具深入牙龈根部清理,相当于给牙齿做“深度大扫除”。
有个真实:一位50岁的阿姨总觉得牙缝越来越大,洗牙后问题依旧,后来做了牙周检查才发现,她的牙周袋深度已达5mm(健康牙龈应在1-3mm)。经过系统牙周治疗,现在她每半年复查一次,牙齿再没松动。所以提醒大家:如果刷牙出血+口臭持续两周以上,一定要做的牙周探诊!
三、治疗怕疼?现在技术早就升级了
提到牙周刮治,很多人反应是“会不会疼死?”其实现在早有舒适化治疗方案。比如:
1. 麻醉仪:像蚊子叮一下的微痛感,全程几乎没感觉 2. 激光辅助治疗:减少出血,更快 3. 胶原蛋白填充:促进萎缩的牙龈再生
上周一位怕疼的00后小姑娘来做治疗,全程玩手机,做完还问我:“这就结束了?”现代技术早就不像老一辈描述的那样恐怖啦!
四、治疗后这样做,能维持10年+
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,维护比治疗更重要!记住这3点:
1. 买对工具:小头软毛牙刷+牙缝刷(牙线容易操作不当) 2. 学会“巴氏刷牙法”:45度角震颤刷牙龈沟,网上都有视频教程 3. 定期复查:治疗后年每3个月检查一次,稳定后改半年一次
我跟踪过一位坚持维护的患者,10年来牙周袋深度始终保持在2mm以内,同龄人已经开始种牙,他的原生牙还能啃排骨!
五、这些谣言坑了太多人!
后辟谣几个高频问题:
× “治疗会让牙缝变大” ——:牙缝是因为原本被红肿牙龈和结石填满,治疗后真实状态
× “漱口水能代替治疗” ——:漱口水只能辅助抑菌,对已形成的牙结石毫无办法
× “年轻不会得牙周炎” ——:临床发现20多岁牙周炎患者越来越多,熬夜+奶茶是帮凶
如果你已经出现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松动,别上网乱查了!及时到正规机构做牙周检查,早干预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省下未来种牙的几万块。记住:在牙周病面前,拖延才是大的成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