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矫正一定要拔牙吗?正畸科医生5种常见误解
每次提到牙齿矫正,很多人反应就是“要拔牙吧?”其实这是个典型的误区。作为从业十余年的正畸医生,发现大家对矫治存在太多误解,今天就用直白的话讲讲正畸那些事。
误区一:矫正必须拔牙
拔牙并非矫正的必选项。是否需要拔牙取决于牙齿拥挤程度、颌骨发育情况等。临床统计显示,约40%的患者通过片切(微调牙缝)或扩弓就能获得空间。比如青少年颌骨还在发育,往往能不拔牙就完成矫正。
误区二:年龄大了不能矫正
矫正没有年龄上限!从12岁到70岁的我们都做过。区别只是骨骼定型,矫正周期比青少年长3-6个月。曾有位58岁的患者,通过隐形矫治解决了前牙突出问题,现在啃苹果都不费劲。
误区三:钢牙套好
传统金属托槽、陶瓷托槽、隐形牙套其实殊途同归。区别主要在美观度和舒适度:钢牙套性价比高但影响外观;隐形牙套可拆卸,适合职场人士,但对自律性要求更高。正畸医生会根据你的牙况推荐合适方案。
误区四:矫正后牙齿会松动
矫正过程中牙齿轻微松动是正常现象——就像搬家时要拆包装一样。但正畸力度控制在范围内,矫治完成后,牙齿会在新位置重新稳固。那些说“老了易掉牙”的传言,其实和牙周健康关系更大。
误区五:做完矫正就一劳永逸
拆牙套只是完成了一半!所有正畸患者都需要戴保持器,通常年全天佩戴,之后逐步改为夜间佩戴。有位患者矫正后没认真戴保持器,半年后牙齿就出现了回弹,不得不二次矫正。
3个判断是否需要矫正的信号
1. 刷牙时总有死角刷不干净
2. 吃东西经常塞牙
3. 闭口时上下牙自然状态不能对齐
如果中了两条以上,建议去正规医院正畸科拍个全景片,20分钟就能知道你的牙齿需不需要“装修”。
后提醒:矫正方案因人而异,网上看到的仅供参考。一定要面诊时让医生检查咬合、关节等情况。毕竟牙齿要用一辈子,值得花时间做对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