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牙齿健康的隐形,这些早期信号别忽视
很多人以为刷牙出血只是“上火”,殊不知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警告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高发疾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主动就医的人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隐患。
一、什么是牙周病?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。如果把牙齿比作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。当菌斑长期堆积,引发牙龈红肿、出血,逐渐发展为牙槽骨吸收,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
区别于偶尔的牙龈出血,牙周病有三大典型症状:持续性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、口腔异味。如果吃苹果时留下血印,或者晨起口腔黏腻有铁锈味,建议尽快检查。
二、这些习惯正在摧毁你的牙周
1. 横向暴力刷牙:很多人认为用力刷牙更干净,实际上会磨损牙齿颈部,造成牙龈退缩。巴氏刷牙法(45度斜向震颤)才是正确方式。
2. 用牙签代替牙线:牙签会扩大牙缝,而牙线能有效清除牙缝菌斑。数据显示,正确使用牙线能降低60%的邻面龋风险。
3. 吸烟:烟草中的焦油会促进牙结石形成,同时抑制牙龈循环,吸烟者牙周炎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3倍。
三、四个阶段决定牙齿命运
阶段1:牙龈炎——仅牙龈红肿出血,牙槽骨未受损。此时通过洗牙和正确刷牙可完全逆转。
阶段2:早期牙周炎——出现牙周袋(牙龈与牙齿分离),伴随口臭。需龈下刮治。
阶段3:中度牙周炎——牙槽骨吸收达1/3,牙齿轻微松动。需要综合治疗控制进展。
阶段4:重度牙周炎——牙槽骨吸收过半,牙齿明显移位甚脱落。此时可能需要拔牙后种植修复。
四、三步自测法初步判断
1. 照镜子观察牙龈颜色,健康牙龈呈淡粉色,病变牙龈为鲜红或暗红色。
2. 用干净手指轻压牙龈,如有疼痛或渗血需警惕。
3. 牙齿是否出现“变长”(实际是牙龈退缩),或咀嚼无力感。
五、治疗不是终点,维护才是关键
牙周治疗后的维护期比治疗本身更重要。建议:
- 治疗后前3个月每4周复查一次
- 稳定后每3-6个月进行洁治
- 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(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)
- 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监控血糖
需要提醒的是,网传的“盐水漱口治牙周病”“牙龈疗法”等方法缺乏科学依据,牙周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,必须进行规范的机械清创。
六、预防比治疗简单100倍
每天早晚刷牙2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配合牙线清洁。每年1-2次洗牙不仅能清除结石,更是重要的口腔检查机会。对于孕妇、正畸人群等高风险群体,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。
牙齿健康管理是场马拉松,牙周病的发展往往需要数年,但早期干预的成本可能只是晚期的十分之一。下次发现牙龈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“上火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