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牙到底疼不疼?这份超全补牙指南解答所有疑惑
早上喝冰咖啡突然牙根一酸,照镜子发现黑线已经蔓延到牙缝——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瞬间突然意识到:该补牙了。但关于补牙的疑问也随之而来:现在补牙还来得及吗?过程会不会疼?不同材料该怎么选?这篇指南将用直白的语言,带你看懂补牙这件事。
牙齿出现这些信号,别犹豫立刻去检查
当牙齿出现这三个明显变化时,说明蛀牙已经找上门:一是吃冷热食物时有短暂刺痛感,二是牙齿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,三是用牙签划过牙面能感觉到明显凹陷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如果已经发展到自发疼痛(不用碰就疼)或夜间疼痛,可能已经伤及牙髓,单纯补牙就不够用了。
补牙全过程拆解:从躺下到起身的每个细节
正规机构的补牙流程通常包括五步:步用口腔镜检查,可能配合拍片;第二步用磨头去除腐坏组织,这个阶段如果怕疼可以提前沟通打麻药;第三步用消毒液清洁窝洞;第四步根据蛀洞大小选择填充材料;后一步是调整咬合高度。全程约20-40分钟,过程中可以随时举手示意需要休息。
三种主流补牙材料优缺点对比
目前常用的银汞合金、玻璃和树脂材料各有特点:银汞合金耐磨但颜色突兀,适合后槽牙;玻璃能释放氟化物防蛀,但强度稍弱;树脂材料颜色接近真牙,不过需要完全干燥的操作环境。价格方面,单颗牙从200元到800元不等,具体要根据缺损位置和大小来判断。
补牙后这些注意事项很少有人提醒
刚补完牙的两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用该侧咀嚼硬物。如果出现轻微敏感属于正常现象,一般3-5天会消失。但要警惕持续性的咬合疼痛或冷热敏感,这可能是填充过高或继发龋的信号。另外记得每半年检查一次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,防止二次蛀坏。
关于补牙的五大认知误区
有人觉得"小洞不补大洞吃苦"是吓唬人,实际上牙齿从釉质层蛀到牙髓快只要半年;还有人认为补牙材料越贵越好,其实前牙区选美观的树脂,后牙区选耐磨的材料才是合理搭配。更要注意的是,孕期4-6个月也可以补牙,拖着反而可能引发急性炎症。
为什么补过的牙还会二次蛀坏?
主要原因有三个:一是当初腐坏组织没清理干净,二是填充体与牙齿之间出现微渗漏,三是日常清洁不到位。预防的关键在于使用含氟牙膏强化牙釉质,并学会用牙线清理邻面。对于已经出现边缘着色的补牙处,建议及时就诊检查。
牙齿问题怕拖延,初期蛀牙补牙只需一次就诊,发展到根管治疗就要往返3-4次。下次刷牙时不妨多观察下自己的牙齿,发现异常早点行动,毕竟再好的补牙也不如健康的原装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