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要趁早,别等牙齿松了才后悔
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你可能没当回事的小症状,往往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据统计,35岁以上成年人中,超过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不足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。
牙龈红肿出血不是上火
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归咎于"上火",喝凉茶敷衍了事。实际上,持续出血是牙龈发炎典型的警报。当牙菌斑堆积在牙龈边缘,细菌会刺激牙龈组织,导致扩张充血。这时用牙刷轻轻一碰就会出血,时甚可能自发性出血。
如果没有及时干预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形成肉眼可见的牙周袋。这个过程中,牙齿的支撑结构——牙槽骨正在被无声无息地。等到出现牙齿松动、移位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度甚重度牙周炎。
牙周治疗的三个阶段
1. 基础治疗阶段:医生会用器械清除牙龈上下的牙结石,平整受感染的根面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就诊,根据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局部麻醉。
2. 手术治疗阶段:对于深牙周袋患者,可能需要进行牙龈翻瓣手术,直视下清理炎症组织。现在这类手术创伤很小,通常一周左右就能正常进食。
3. 维护治疗阶段:治疗后的3-6个月要定期复查,医生会根据情况做预防性洁治。这个阶段坚持得好,复发概率能降低70%以上。
这些误区耽误了多少人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是常见的误解。其实牙缝是因为原本填满的牙结石被清除了,暴露出真实情况。不洗牙,牙槽骨会继续被,终导致牙齿脱落。
还有人认为"年纪大了牙齿松动很正常"。事实上,只要牙周组织健康,80岁也可以拥有一口稳固的牙齿。临床上很多四五十岁的患者,因为早期干预及时,到现在还能保持的咬合功能。
日常护理的四个关键点
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震颤清洁,每天少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
牙线使用:每晚睡前要用牙线清理牙缝,普通牙线比水牙线清洁更好。刚开始出血属正常现象,坚持一周会有明显改善。
定期检查:即使没有症状,每年也应该做一次洁牙和牙周检查,就像每年体检一样重要。
生活习惯:吸烟会显著加重牙周病,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。适当补充维生素C也有助于牙龈健康。
治疗要选对时机
备孕女性要特别注意,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。建议孕前做好牙周检查,怀孕4-6个月是相对的治疗期。同样,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后,应该优先处理牙周问题,这对血糖控制也有帮助。
记住,牙周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。早发现早治疗,花的钱更少,受的罪更小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用"上火"搪塞自己,及时预约牙周专科检查才是明智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