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早期不痛不痒,拖久了可能让你的牙齿“离家出走”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很多人觉得“上火”就糊弄过去了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它会像“沉默的”一样,慢慢摧毁你的牙齿地基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什么是牙周病?为什么说它比蛀牙更可怕?
牙周病是包裹牙齿的牙龈、牙槽骨等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。和蛀牙不同,它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疼痛,但性极强。我们的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。如果土壤持续流失,再粗壮的树也会倒下。
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80%存在不同程度牙周问题。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此时牙槽骨已吸收过半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。
这些症状你有吗?自测牙周病风险
•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(非外伤)
• 牙龈颜色暗红、肿胀,碰触易出血
• 口腔异味难以消除
• 牙齿看起来变长(牙龈退缩)
• 牙齿松动或移位
如果符合2条以上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别等牙齿“摇摇欲坠”才后悔。
牙周病不只是口腔问题,全身健康都受影响
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:
•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
• 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以控制
• 孕妇可能增加早产几率
• 加重呼吸道疾病
口腔是身体的“门户”,维护牙周健康就是在为全身健康筑起道防线。
治疗不是洗牙那么简单,需分阶段“拯救”
根据程度,治疗方式大不同:
轻度牙龈炎:洁治(洗牙)+正确刷牙,1-2周可。
中度牙周炎:需龈下刮治,清除牙龈深处的牙结石,可能需3-4次治疗。
重度牙周炎:可能需翻瓣手术、骨移植等,甚要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。
记住: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,定期维护才能防止复发。
预防牙周病的3个核心方法
1. 刷牙要“面面俱到”:每天少2次,每次3分钟,牙刷倾斜45度清洁牙龈沟。牙线清洁牙缝必不可少。
2. 定期护理:即使没有不适,每年也应做1-2次口腔检查和洁治。
3. 戒掉伤牙习惯:吸烟会加速牙槽骨吸收,熬夜、压力大也会降低牙龈抵抗力。
关于牙周病的常见误区
误区1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
:牙缝是因为原先被牙结石填满,清除后暴露出真实情况。
误区2:“牙龈出血是缺少维生素”
:绝大多数出血是牙龈炎症导致,单纯补维生素无效。
误区3:“牙齿松动只能拔掉”
:中度松动通过系疗可能保留,但拖到重度就难说了。
写在后:别让忽视毁掉你的笑容
牙周病的是不可逆的,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关键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“上火”,花30分钟做个检查,可能挽救你未来几十年的咀嚼能力。健康的牙周组织,才是笑容稳固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