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治疗后果有多?出现这3个症状要当心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子?这些很多人眼中的"小毛病"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医的人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牙周病不是简单的"牙龈发炎"
很多人把牙龈红肿出血当作"上火",其实这是牙周病早期的典型表现。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,紧贴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细菌会刺激牙龈,导致血管扩张充血,轻轻一碰就出血。
如果没有及时干预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:先是牙龈边缘出现"小口袋"(牙周袋),接着支撑牙齿的牙槽骨被慢慢吸收。这个过程就像房子地基被掏空,等牙齿开始松动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牙周炎。
三个危险信号别忽视
信号一:持续性口臭 牙周致病菌会分解食物残渣,产生带有臭味的硫化物。这种口臭刷牙后只能暂时缓解,因为病灶隐藏在牙龈深处。
信号二:牙齿"变长"了 由于牙龈萎缩,牙根部分暴露,牙齿看起来比原来长。这时吃冷热食物常有刺痛感,这是牙根敏感的表现。
信号三:牙齿悄悄移位 突然发现门牙出现缝隙,或咬合时感觉不适?这是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稳定性下降的征兆。
为什么洗牙不能解决所有问题?
定期洗牙能清除牙结石,但对已经形成的牙周袋作用有限。中重度牙周炎需要做"龈下刮治"——用器械清理牙根表面的菌斑和结石。这个治疗可能需要分多次完成,因为涉及不同区域的牙齿。
有些患者治疗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消肿后的正常现象。好比原来肿胀的牙龈把牙缝"填满"了,炎症消退后原本形态。
日常护理的三大误区
误区一:用力刷牙才干净 过度用力会损伤牙龈,推荐使用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小幅度颤动)。
误区二:只用漱口水杀菌 漱口水无法去除已形成的牙菌斑,机械清洁(刷牙+牙线)才是根本。
误区三:拒绝牙线伤牙龈 正确使用牙线不会导致牙缝变大,反而是预防邻面龋和牙周炎的有效手段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洁牙和口腔检查,就像给牙齿做"体检"。糖尿病患者、吸烟人群、孕妇等高风险群体更需要加强防护。记住:再好的种植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,及早发现和治疗才是关键。
如果已经出现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等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就诊。早期治疗不仅能控制病情发展,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——毕竟比起简单的洁牙,牙周手术和种植牙的费用要昂贵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