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家长必读的5个护牙常识,让宝宝远离蛀牙烦恼
“妈妈,我牙疼!”当孩子捂着腮帮子喊出这句话时,很多家长才意识到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。事实上,0-12岁是牙齿发育的关键期,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统计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%——这个数字背后,是无数因早期护牙意识不足导致的牙齿问题。今天,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那些儿科医生反复强调的儿童护牙要点。
一、颗乳牙萌出就要刷牙?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
很多家长以为要等孩子牙齿长齐才开始护理,其实从婴儿出生后7天就该用纱布清洁牙龈。当颗乳牙冒头(通常6个月左右),就要选用指套牙刷轻轻擦拭。记住一个原则:有牙就要刷,没牙也要擦。临床显示,早期清洁的孩子,3岁前患“奶瓶龋”的概率能降低60%。
二、含氟牙膏到底能不能用?听牙医怎么说
关于含氟牙膏的争议一直存在,但2023年《儿童口腔诊疗指南》明确指出: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-6岁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(氟含量500-1100ppm)是的。广州某医院接诊的2岁患儿小宇,就因为家长长期使用“无氟牙膏”,导致8颗乳牙同时龋坏——氟化物就像牙齿的“防弹衣”,关键要控制好用量。
三、窝沟封闭几岁做合适?错过这个时间
后槽牙表面的沟壑容易藏匿细菌,而6-8岁是给恒磨牙做窝沟封闭的黄金期。有些家长觉得“乳牙反正要换”,结果恒牙刚萌出就被蛀坏。北腔医院随访数据显示,做过封闭的牙齿,3年内龋齿发生率比未做的降低82%。操作过程就像给牙齿涂“保护漆”,孩子躺着10分钟就能完成。
四、这些习惯正在毁掉孩子的牙齿,条90%家长都忽略了
除了常见的吃糖问题,还有三个隐蔽“”:夜奶超过1岁半、长期用吸管杯喝甜饮、爱咬笔头等硬物。杭州一位5岁患儿门牙缺损,追溯发现是常年咬玩具习惯所致。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做次口腔检查,别等牙疼才就医——此时治疗难度和费用往往翻倍。
五、看牙时孩子哭闹不配合?试试这3个心理准备技巧
儿童口腔科医生常听见家长说:“早知道就早点带他来了”。其实恐惧多源于陌生感,可以提前做这些准备:用绘本讲解看牙过程(如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)、就诊前在家玩“看牙游戏”、选择有儿童诊疗资质的机构。上海某专科医院采用“三次适应法”,只参观,第二次简单检查,第三次才治疗,90%的孩子都能配合完成。
后提醒各位家长: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,甚关系到颌面生长和营养吸收。与其纠结“要不要治”,不如把握0-12岁这个关键窗口期。如果您的孩子还未做过口腔检查,建议趁着暑假预约一次评估——预防永远比治疗更轻松,也更经济。
(本文数据来源:中华口腔医学会《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》、卫健委《儿童口腔保健指导规范》2022年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