洁牙有必要做吗?医生解答洁牙的五大误区
很多人对洁牙存在误解,认为每天刷牙就不用洁牙,或者担心洁牙会损伤牙齿。其实,洁牙是牙齿保健的重要环节。今天我们就来洁牙的必要性,以及常见的洁牙误区。
洁牙到底是什么?
洁牙,术语称为“龈上洁治术”,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、牙结石和色素沉积。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仍会有部分牙菌斑在牙龈边缘、牙缝等隐蔽位置堆积,久而久之形成牙结石,而牙结石无法通过普通刷牙清除。洁牙能够有效预防牙龈炎、牙周病,并减少口气问题。
为什么要定期洁牙?
1. 预防牙周病:牙结石堆积会刺激牙龈,导致红肿、出血,甚引发牙槽骨吸收,终造成牙齿松动。洁牙能及时清除结石,降低牙周病风险。 2. 减少口腔异味:牙菌斑和结石是口臭的主要来源之一,洁牙后口腔环境更清爽。 3. 早期发现口腔问题:洁牙过程中,医生能观察到牙齿和牙龈的健康状况,及时发现龋齿、牙龈萎缩等问题。 4. 提高牙齿美观:长期喝茶、咖啡或吸烟的人容易产生色素沉着,洁牙能牙齿原有光泽。
洁牙会伤害牙齿吗?
这是常见的误区。规范的洁牙操作不会损伤牙釉质。超声波洁牙机通过高频振动震碎牙结石,而非直接切割牙齿。少数人洁牙后出现短暂敏感,通常是因为牙结石清除后,原本被覆盖的牙根暴露导致,一般1-2周内会自行缓解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医生操作,能大限度避免不适。
洁牙的五大误区
1. “每天刷牙就不用洁牙”:刷牙无法清除牙结石,尤其是牙龈下方的结石。 2. “洁牙会让牙缝变大”:牙缝显现是因为清除了长期堆积的结石,并非洁牙导致。 3. “洁牙后牙齿变松”:如果洁牙后牙齿松动,说明牙周病已较,需及时治疗。 4. “洗牙会传染疾病”:正规机构使用一次性器械或严格消毒设备,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。 5. “洁牙越频繁越好”:一般建议每6-12个月洁牙一次,过度洁牙可能影响牙龈健康。
哪些人尤其需要洁牙?
1. 牙龈出血、红肿的人群 2. 长期吸烟、饮茶或咖啡者 3. 戴牙套或种植牙者 4. 中老年人(牙周病高发群体) 5. 备孕女性(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)
洁牙后需要注意什么?
1. 24小时内避免进食过冷、过热或染色食物(如咖啡、酱油)。 2. 使用感牙膏缓解短期不适。 3. 正确使用牙线或冲牙器维护口腔清洁。 4. 如有持续出血或疼痛,及时复诊检查。
如何选择洁牙机构?
1. 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,确认具备口腔诊疗资质。 2. 优先选择有消毒间的机构,避免交叉感染。 3. 操作前要求医生检查口腔状况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 4. 警惕陷阱,几十元的洁牙可能省略必要步骤。
洁牙是性价比高的口腔保健项目之一,一次的洁牙不仅能维护牙齿健康,还能省去后续治疗的费用和痛苦。如果你从未洁牙或超过一年未洁牙,建议尽早预约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