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早期不痛不痒,晚期可能让你“无牙可用”!
你有没有遇到过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?或者感觉牙齿越来越长、吃东西使不上劲?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,很可能藏着牙周病的“埋伏”。很多人在早期都不当回事,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今天,我们就来这个悄悄伤害牙齿的“隐形”。
一、牙周病是什么?为什么危害这么大?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发炎、受损的疾病。它不像蛀牙那样让人疼得睡不着,初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、出血,很多人误以为是“上火”。但长期放任不管,细菌会像拆房子一样,慢慢“吃掉”支撑牙齿的骨头,终导致牙齿脱落。
更可怕的是,研究发现,牙周病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它可能增加心脏病、糖尿病甚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。所以,别再把牙龈出血当小事了!
二、这些症状你有吗?自测牙周病风险
牙周病的发展就像温水煮青蛙,等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晚了。以下信号占得越多,越要警惕:
-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
- 牙龈颜色暗红、肿胀,按着有痛感
- 口臭明显,漱口也难消除
-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
- 牙齿松动或移位,吃东西使不上力
如果已经出现牙齿松动,说明牙槽骨可能流失超过50%,这时候治疗难度大、费用高。所以早发现、早干预才是关键!
三、牙周病是怎么来的?这些习惯伤牙
牙周病的罪魁祸首是牙菌斑——一层黏在牙齿上的细菌薄膜。如果你有以下习惯,细菌就会“欢呼雀跃”:
1. 刷牙随便糊弄
每次刷牙不到2分钟、不用牙线、不清洁舌苔,等于给细菌开派对。
2. 烟不离手
吸烟会减少牙龈供血,让炎症更难被发现,同时加速牙槽骨流失。
3. 不定期洗牙
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也会有牙结石堆积,必须清洁才能去除。
4. 忽视身体疾病
糖尿病患者、孕期女性激素变化大,更易出现牙龈问题。
四、科学应对牙周病,记住这4步
如果怀疑自己有牙周病,千万别信“偏方”,跟着牙医的指导走:
步:基础治疗
洗牙(龈上洁治)和龈下刮治是“地基”,清除牙结石和细菌。轻度患者到此阶段就能控制病情。
第二步:药物治疗
时可能需要局部用药或短期口服抗生素,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第三步:手术治疗
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牙龈翻瓣术、骨移植等,目的是保住现有牙齿。
第四步:长期维护
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就像汽车的定期保养,防止复发。
五、预防大于治疗,3个日常护牙技巧
想让牙齿陪你到老?这些习惯比吃药管用: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
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颤动清洁,每天少早晚各一次。
2. 牙线要用对
硬拉牙线会伤牙龈,应该贴着牙面上下滑动,清洁牙缝。
3. 选对辅助工具
冲牙器适合戴牙套的人,牙缝刷适用于牙龈萎缩者,但都不能替代刷牙。
后提醒大家:网上那些“牙龈萎缩再生秘方”“快速固齿牙膏”都不靠谱!牙周组织一旦就无法完全复原,科学治疗才是正道。如果你已经出现症状,别再拖延,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——牙齿的健康,就是你未来的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