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定期洁牙?这5个理由让你无法拒绝
当朋友问起"近洗牙了吗",很多人反应是:"我每天刷牙很认真啊,还需要专门洁牙吗?"其实刷牙和洁牙完全是两回事。就像家里天天打扫卫生,年底还是要来次大扫除一样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口腔护理项目。
那些牙刷刷不掉的"隐藏污垢"
即便用电动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,也只能清洁60%的牙面。牙齿邻接面、龈沟这些死角容易堆积牙菌斑,48小时就会钙化成牙结石。这些淡黄色硬块就像珊瑚礁一样牢牢附着在牙齿上,不仅会让牙龈出血、口臭,更是导致牙周炎的元凶。
有个常见的误解:牙结石能保护牙齿。事实恰恰相反,这些钙化沉积物会不断刺激牙龈,造成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。临床数据显示,90%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结石堆积问题。
超声波洁牙的真实体验
现在主流采用的是超声波洁牙,很多人担心会不会疼。其实健康牙龈在规范操作下只有轻微酸胀感,就像用指甲轻轻划过皮肤的感觉。如果结石较多较深,可能会有短暂敏感,但医生会随时调整功率。
整个流程大概30-40分钟:先用水雾冲洗软化结石,然后用高频震荡的工作头击碎大块结石,后用抛光杯去除细小残留。你会发现吐出来的水里有好多碎屑,这就是平时刷牙永远刷不掉的"存货"。
洁牙后的注意事项
刚做完可能会有1-2天冷热敏感,这是牙根面暂时暴露的正常现象。建议当天避免过冷过热饮食,使用感牙膏轻轻刷牙。有人反映洁牙后"牙缝变大",其实是原先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露出来了,不及时处理反而会导致更的牙龈萎缩。
需要提醒的是,抽烟、喝茶的人群结石生成速度更快,建议每半年洁牙一次。糖尿病患者、怀孕人群更要重视定期洁牙,因为激素变化会让牙龈更易发炎。
关于洁牙的三大误区
误区1:洁牙会损伤牙釉质
正规操作只会清除牙结石,超声波工作头在釉质表面是水平的。那些说"洗完牙表面有划痕"的,很可能是遇到了不规范的操作。
误区2:一次洁牙管终身
就像房间要定期打扫,口腔环境也在不断变化。通常建议每年1-2次洁牙,具体频率需要医生根据口腔状况评估。
误区3:洗牙能美白牙齿
洁牙只是还原牙齿本色,对四环素牙、氟斑牙等内源性着色没有。想要真正美白需要配合其他治疗。
如何选择洁牙机构?
优先考虑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齿科,操作前确认使用的是包装消毒器械。现在有些机构推出"30元洁牙"引流项目,要当心后续推销陷阱。正规洁牙价格通常在200-500元区间,包含检查、洁治、抛光全套流程。
后提醒:洁牙后如果持续出血不止、牙齿明显松动,要立即复诊。这可能提示存在未发现的牙周问题,需要进一步治疗。口腔健康影响着全身健康,从今天开始,给牙齿也安排个"年度大扫除"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