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牙到底靠不靠谱?看完这篇你就懂了
近总听朋友抱怨缺牙吃饭不香,想去做种植牙又怕踩坑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这个"人类的第三副牙齿"——从原理到价格,连医生不会细说的小细节都给你说明白。
缺牙不补的后果比你想象的
很多人觉得少颗大牙无所谓,结果邻牙慢慢歪斜,咬合关系错乱,等想矫正时发现要花的钱翻了好几倍。我见过可惜的是位40岁的设计师,右下缺牙三年没管,后导致颞下颌关节疼痛,连说话都受影响。种一颗牙花一万多能解决的问题,硬生生拖成需要花七八万做全口咬合重建。
更现实的是,前牙缺失还会影响社交。去年有个27岁的姑娘来,因为门牙缺失相亲屡屡受挫,戴上临时牙冠的当天就发了条朋友圈:"终于敢大笑了"。
种植牙手术其实没想象中可怕
很多人一听说要在牙槽骨上打钉就腿软。其实现在种植牙全程基本,打麻药像被蚂蚁叮一下,手术过程听着医生放的音乐就结束了。上周刚陪闺蜜去做手术,她原计划请三天病假,结果第二天就啃苹果去了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手术体验和医生技术直接挂钩。好的操作时间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,创口小到不用缝线。有位从业20年的医师跟我透露,他做的种植体十年存活率能达到98%,关键就在于把控植入角度和深度。
价格差在哪?3000和3万的种植牙区别大了
市面上种植牙价格从三四千到三四万都有,主要差在这几个地方:
• 种植体材料:韩国品牌像奥齿泰一般5000-8000元,瑞士ITI要1.5万起,但后者骨结合更快,适合骨质疏松人群
• 医生资历:副医师以上收费会比普通医生高30%-50%,但相差10%以上
• 附加项目:骨粉填充每0.25克约2000元,上颌窦提升手术单侧4000起
有个省钱小技巧:很多机构在节假日会有种植体厂商的,同样的ITI系统能省2000-3000元。
这四类人真的不适合种牙
虽然种植牙适用性广,但遇到这些情况要谨慎:
1.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(空腹血糖>8.5mmol/L)
2. 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骨质疏松药物的
3. 牙槽骨吸收且不愿植骨的
4. 孕期妇女(建议产后6个月再考虑)
去年有位高血压患者没控制好血压就去做手术,结果术中出血量是常人的三倍。所以正规机构都会要求先做全身检查,这不是故意为难,是真为患者着想。
术后护理记住"三要三不要"
做完手术别以为就万事大吉了,维护不好可能前功尽弃:
【要做】
• 术后24小时内冰敷(每次15分钟,间隔半小时)
• 使用医生开的漱口水(别用普通漱口水代替)
• 三个月后按时复查咬合情况
【别做】
• 两周内用吸管喝饮料(负压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)
• 抽烟(会显著降低种植体存活率)
• 自己调紧松动了的牙冠(赶紧找医生)
见过哭笑不得的是位大叔,种完牙第二天就去啃螃蟹,结果把临时牙冠咬裂了,多花了800块重做。
关于种植牙的五大误区
后帮大家粉碎几个常见谣言:
× "种牙能管一辈子"——平均使用寿命10-15年,保养好的能用20年以上
× "老年人不能种牙"——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80岁也能种
× "种牙要住院"——99%都是门诊手术
× "种植牙不怕蛀"——虽然种植体不会蛀,但周围牙龈会发炎
× "种牙后不用刷牙"——要比真牙更注意清洁
写了这么多,核心就一句话:种植牙技术现在很成熟,关键要选对医生、做好护理。有缺牙困扰的朋友,建议趁早到正规医疗机构面诊,别等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毕竟牙齿这东西,还是原装的好,实在保不住了,种植牙确实是目前接近天然牙的选择。